人的境界高了,經營的氣度也就大了
謙泰吉開辦之初
,也如江口的其它槽坊,弄成了“前店后坊”的布局。不過供發(fā)酵用的只有一個小黃桶,一月只釀1—2酢,生產經營并不十分順暢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人的境界高了,經營的氣度也就大了
謙泰吉開辦之初
,也如江口的其它槽坊,弄成了“前店后坊”的布局。不過供發(fā)酵用的只有一個小黃桶,一月只釀1—2酢,生產經營并不十分順暢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不過
開槽坊有這般好生意
張元楠看清了這個局勢:面對日益增多的槽坊
據今枝江市《輕工志》釀酒一章介紹
,這種藥曲傳至新中國建立之初,已有70多味中草藥加入,如水蓼、大黃、橘皮、桂枝、麻黃、陳皮、海馬、海雞、牙棗、石膏、曲花、茜草、桑葉、芝麻花、馬鞭草、麥草、細辛、姜黃、神曲、川掌、金銀花、芡草等
請讀者注意,有這么多中藥入酒
,并不意味著謙泰吉產的白酒變成了藥酒,藥僅作入曲之用,量小勢微,恰到好處,白酒還是白酒,只是香味更加清郁味道更其佳美罷了。
商家說的和氣生財
,通常只是從人情層面上說,并且多是從商家內部、商家與顧客的關系上說。至于商家之間,往往“同行是冤家”。張元楠到底是讀書人。讀書人經商,就該有些儒雅之氣,是為“儒商”。張元楠奉行的是和合共生,至少是利己不損人。人的境界高了,經營的氣度也就大了。在張元楠悉心經營下,謙泰吉始終走在江口諸家槽坊的前列,并且與大家和睦相處。
從地方志記載和幾家槽坊后人的回憶中可以看出
,那時他們之間沒發(fā)生過惡性競爭一類的事體,倒是把江口一帶鬧騰得酒香十里,人和財興。地方上如遇大一些的天災人禍,這些槽坊總是慷慨救助。清道光十年(公元1830年)六月,暴雨漣漣,洪水肆虐
清道光十七年(1837年)三月
張繼熹子承父志
他十分珍惜謙泰吉的名號,認定了有名才有利
,名大則利豐。用現在的話說,他很懂得品牌建設的重要。在品牌建設中,德通常是被人十分看重的。假如你為人吝嗇,甚至為富不仁,恐怕人家就要避而遠之了。因此,一個商家要做大做好,就得積行善德。張繼熹從他父親主持槽坊時就明白了這個道理,到了他手上更是身體力行——本文選自《日月生香》
作者:陳宏燦
下期請看:數十年賓東主仆親似一家人